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
阅读

古代皇帝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皇帝寿命为何那么短

时间:2023-04-12 21:30:58 来源:红叶网 作者: 红叶

简介:还不知道:历史帝王寿命的读者,下面趣古代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

  还不知道:历史帝王寿命的读者,下面趣古代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这是张养浩在《山坡羊·骊山怀古》中的感叹,骊山所在的长安地区见证了几大王朝和众多割据势力的迭起兴衰,许多皇帝都曾在这里营造自己奢华的行宫。然而任凭行宫怎么奢华,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在千年过后,亭台楼阁皆已不见,而曾在此“建功立业”的皇帝们,也早已化为尘土。

  本来,尽管历史帝王享有着社会上最好的生活条件,但实际上他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长,甚至有许多“短命鬼”。那么,为何历史帝王的寿命这么短呢?是因为后宫太多导致精力耗尽了吗?并非如此,实际上,历史帝王寿命不长的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

  要研究这一问题,首先就要确定一点,那就是历史帝王的范围。由于中国历史并非一直都是大一统王朝时代,而是经历了几个割据混战的时期。这其中就必定会有部分自称帝王但只掌握了极小地盘或只在位了极短时间,或者并未建立行政体系的人物,这些人是否能算入帝王之列就众说纷纭了。因此帝王数量究竟有多少一直都有争议,根据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有些帝王的生卒年并没有明确记载,这也对帝王平均寿命的统计造成了影响。

image.png

  因此本文只能采纳相对通行的一种说法,即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自称“帝王”开始,到1912年退位为止。在这两千多年时间中,中国共有422名帝王,平均寿命为39.2岁,还不到40岁。

  这个平均寿命在今天看来确实不长,尤其是在帝王们往往都是享有历史社会最好生活条件和最佳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因此可能有人就有疑问了,这些帝王们拥有着最好的睡眠环境,享受着最佳的食物,得到的是面面俱到的照顾,还有水平顶尖的御医团队的照料,为何寿命还这么短呢?是不是因为帝王后宫佳丽三千,沉迷享乐,所以耗尽了精力呢?

  但实际上这纯属误解。三千佳丽只是个虚数,帝王后宫究竟有多少人重要还是得看帝王本人,自然既有沉迷声色的帝王,也有忠贞专情的帝王,也有的帝王纯粹是为了省钱而缩减后宫规模。真正完全沉浸于后宫,被后宫掏空了身子的帝王并不占多数,因此沉迷后宫本来不能当作帝王寿命不长的理由。

  比如明孝宗朱祐樘,后宫里没有任何嫔妃,只有张皇后一人。他一生只爱张皇后,所有的子女都是和张皇后所生。他活了多少岁呢?35岁,属实是英年早逝了。而那位著名的风流帝王风流皇帝乾隆,还有常年沉迷声色的唐玄宗,以及在晚年泡在后宫里的唐高祖李渊,却一个比一个长寿。李渊活了70岁,唐玄宗李隆基活了78岁。而风流皇帝乾隆帝更是活了89岁,成为了封建社会寿命最长的帝王,由此可见后宫多少本来与帝王寿命并没有绝对的关系。

image.png

  那么历史帝王为何寿命这么短呢?先说根本真相,这里可以用杜甫的一句诗定调:“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七十岁的老年人比比皆是,但在历史社会,尤其是明代以前的社会,能活到七十岁的人的确十分稀少。甚至直到民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不超过40岁,历史社会的平均寿命怎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历史帝王短命的根本真相就是历史生产力水平的客观限制。历史人均寿命其实就短,帝王尽管有着各种优越的条件,但终究是人,也会生老病死。生产力水平的客观限制导致了历史帝王不可能得到如现代医院一般的医疗条件,历史的御医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凭空变出各种药物。而诸多常识的缺乏和卫生条件的恶劣也在客观上限制了帝王的寿命,有时甚至一个小伤口就足以夺取一个帝王的性命。可以说,历史平均寿命构成了历史帝王平均寿命的基础,导致就算这些帝王有再好的条件,也终究不可能个个长寿。

  这一点也可以从历朝帝王的平均寿命变化看出来。我们不要把整个历史社会看成一个整体,好像历史社会都是一样的,永远都是吃着简陋的食物,穿着一样款式的古装,拿着刀剑打打杀杀那般。实际上这个“历史社会”长达两千多年,人们的习俗、饮食、服装、武器乃至医疗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对于帝王而言也是一样。

  秦汉时期帝王平均年龄为35岁,到了魏晋时期则是39岁,唐五代时期为45岁,到了清朝就有53岁了。即便清朝有顺治、咸丰和同治这三个短命帝王“拖后腿”,平均年龄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可见随着历史社会生产力的进展,人均寿命,乃至帝王寿命总体而言是在不断上升的。

  当然,生产力水平是基础,但除此之外还是有许多因素影响到了帝王的寿命。帝王的生活看起来至高无上,也因此总有许多人想要取而代之。古代上死于非命的帝王从来不在少数,有的是被杀的,有的是自杀的,有的是郁郁而终的,有的是活活累死的,还有的莫名其妙因为一场意外就死了。能够活到自然死亡,对于历史帝王而言是一种奢望。也正是这各种意外因素,大大降低了历史帝王的平均寿命。

image.png

  比如秦始皇嬴政,虽然雄才大略,身体也不错,但因为灭六国后真正实现统一的工作实在太繁重,最终还是被压垮了。六国尽管被灭,但还有大量的旧势力妄图复国,秦始皇嬴政为了稳定东方,不得不常年巡游,最终就死在巡游的路上,享年50岁。之后的秦二世更不必说,年仅24岁就被赵高所杀。秦国的第三代君主秦王子婴因为没有称帝,因此不计入帝王之列,但他同样年纪轻轻就被楚霸王项羽所杀了。

  之后的西汉王朝也好不到哪去,充斥着各种残酷的宫廷斗争。汉高祖汉高祖刘邦享年62岁,算是非常长寿的了。但之后的汉惠帝刘盈就只活了23岁,这与他执政期间受到吕后的高度控制,常年郁郁寡欢密切相关。而之后的“前少帝”和“后少帝”更是短命,本质上就是吕后的傀儡,没多长时间就被杀了。吕后去世后,汉文帝、景帝先后即位,区别活了46岁和48岁,也算长寿的了。之后的汉武帝刘彻刘彻成为了汉朝的“寿命巅峰”,足足活了70岁。

  但在汉武帝刘彻去世后,西汉帝王的寿命就开始迅速下降。汉昭帝虽然有贤能之名,但只活了21岁就莫名其妙驾崩了。古代上没有记载汉昭帝去世的具体真相,但很可能与汉武帝刘彻去世后激烈的政治斗争有关。之后的“昌邑王刘贺”在位没多长时间就被废了,他也只活了34岁。之后西汉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宣帝、元帝、成帝就都活了四十多岁。

image.png

  但随后汉哀帝刘欣面对外戚崛起,处处受制的局面束手无策,只能沉浸声色,还搞出了“断袖之癖”的典故,结果24岁就郁郁而终。之后的汉平帝则基本沦为了权臣王莽的傀儡,年仅14岁就不明不白地死了。之后的“孺子婴”更是刚出生没多长时间就被囚禁起来,年仅20岁就被杀了。

  这是西汉,东汉的政治局面更为不稳,出了一大批“小帝王”。除了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和献帝刘协之外,东汉竟然没有一个帝王活过40岁,而献帝刘协也是长期当傀儡帝王,后来还被废了,严格来说也不算“长寿帝王”。汉明帝之后的帝王平均年龄迅速下降,汉章帝

  32岁,汉和帝27岁,汉殇帝更是不到两岁就夭折了,这可能与帝王与外戚的斗争有关。之后的汉安帝在旅途劳顿中突然得病,32岁就死了。此后的汉顺帝在位期间宦官、外戚全面崛起,他本人也在30岁时就莫名其妙地死了。

  汉冲帝年仅3岁就夭折了,而汉质帝更是有明确记载的为权臣梁冀所杀,年仅9岁。此后的桓帝、灵帝则日夜纵酒,沉迷声色,硬是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都只活了30多岁,少帝则是年仅15岁就被董卓所杀。汉献帝倒是活得久,但他先是当傀儡,后来又当“山阳公”,本来也没当几年帝王。

  由于篇幅所限,对于之后的朝代我们没法一一介绍了。但由此也能看出来帝王死于非命,寿命不长的若干真相。有的是因为郁郁寡欢而死的,有的是在政治斗争中作了牺牲品,死的不明不白,有的则是直接被杀了,还有的则是因为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的客观限制,“无药可救”,因此在得病后就只能等死。除此之外,部分看重权力的帝王不愿分权,导致自己不得不“日理万机”,耗费极大精力处理国事,这也是导致许多明君短命的主要真相。

image.png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局势越动荡,斗争越残酷,帝王的寿命就越短。比如北朝时期,帝王的平均寿命竟然只有25岁,这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极为激烈,叛乱,政变和暗杀层出不穷。这一点是除生产力之外决定历史帝王寿命的另一主要真相,由于“盛世”终究只占少数时间,因此帝王寿命短也就理所当然了。而所谓后宫三千,纵情声色,可能也有影响,但并非主因。更何况是否要沉迷后宫,也是帝王本人决定的,帝王自己身体弱,又怎能将真相怪罪到后宫头上?

  综上所述,导致帝王平均寿命短的就是这几点。生产力条件的客观限制,政治局势不稳,意外因素多,帝王本身工作繁重和纵欲等等。

  但是帝王本身命再短,命运再悲惨,也比当时普通百姓的日子要好得多。帝王死亡尚且有人记录,历史社会多少百姓惨死,又有几人被记录了下来呢?一句“大荒”,“大饥”,“大疫”或“人相食”,背后是多少百姓的血泪!权贵乃至帝王们还有机会选择,百姓又能选择什么呢?这正是“莫道权贵无善终,民间百倍冻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