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风异俗 >
0阅读

古代嫁妆一抬是多少 古代嫁妆抬数

时间:2022-11-14 03:54:45 来源:红叶网 作者: 红叶

古代,一男子打算把美貌妻子高价卖去青楼,不好意思明说,故意对妻子哭穷,长嘘短叹。妻子十分顺从,但提出回

古代,一男子打算把美貌妻子高价卖去青楼,不好意思明说,故意对妻子哭穷,长嘘短叹。妻子十分顺从,但提出回一趟娘家。男子欣然同意,陪妻子回去探望岳母。
古代有个姓梁的小商贩,和同乡人一起去爬泰山。当时正是四月,神庙里很多善男信女在“跪香”。其中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形容娇美。梁某跪在她身边,趁人不注意,伸手去摸她的脚。
少女回头瞪他一眼,离他远了一些。梁某像狗皮膏药一般,亦步亦趋。少女很生气,站起来就走。梁某跟出来,不见了少女踪影,失魂落魄。
忽见路上有两个人,正是那少女和一个婆婆。
婆婆说:“我只盼着你尽快找个好女婿,穷点不要紧,人实诚,孝顺就好。”少女不说话。
梁某上前搭话,笑着说:“婆婆,我听您说想找个好女婿,您看我可以吗?我孤身一人,没成过家。”
婆婆看他长得还算周正,微微点头,似有几分心动。
少女气呼呼地说:“这人看面相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还是个登徒子,我才不要嫁给他!”
梁某连忙辩称自己勤快老实,急的指天发誓,言辞非常恳切。老婆婆点头微笑,告诉他自己姓云,女儿名叫翠仙。
梁某打听婆婆家在哪里,说:“山路难走,婆婆年纪大了,妹子身体娇弱,怎么经受得住劳乏呢?”出钱雇过了两乘藤椅,让他们母子乘坐,自己在旁边跟随,不时嘱咐轿夫走慢些走稳些,小心脚下,像仆人一样殷勤周到。
婆婆十分满意,说要去前面村里兄弟家借住一夜。
天黑前到了婆婆的兄弟家。婆婆说梁某是自己的女婿,请弟弟帮着安排一下,趁良辰吉日,让梁某和女儿拜堂成亲。
翠仙对梁某说:“我本不想嫁你,奈何母命难违。既然嫁你,就一心一意和你过日子,望你不要负我。”梁某心花怒放,连连保证。
第二天,梁某先回家打扫庭院。很快云婆婆就把女儿送来了。
看到茅草屋篱笆院,家徒四壁,云婆婆说:“穷成这样,怎么过日子呢?幸亏我早有准备。”让带来的几个人抬嫁妆搬东西,摆满了一屋子,然后留下一个小丫鬟,饭也没吃就走了。
梁某靠着妻子的嫁妆过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不再走街串巷的卖东西,整天在家坐享其成。结交的是一帮狐朋狗友,不久染上了**的毛病,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拿出去变卖换钱。
翠仙屡次劝说,梁某不但不听,反而嫌妻子啰嗦多事。翠仙没办法,只好紧紧守住自己最后的嫁妆,像防贼一样防着梁某。梁某越发厌恶妻子。
某天一个朋友来找梁某,看到翠仙的模样,惊为天人,私底下对梁某说:“富贵就在眼前,你为何不抓住机会呢?”
梁某惊问:“什么机会?”
那人神秘秘地说:“尊夫人貌若天仙,岂是你这等凡夫俗子能够消受得了的?不如卖掉换些钱来的实惠。卖给大户人家做小妾,顶多值100两银子。如果你舍得卖去青楼,至少能赚1000两!”
梁某大惊不说话,但非常心动。自从心里存了这个念头,看翠仙怎么看怎么像一座移动的金库。只是又不好意思明说。
不再出去鬼混,每天呆在家里对着翠仙长吁短叹,说自己命苦,这穷日子真是混不下去了。翠仙不理,他就拍桌子打板凳,训斥丫鬟,弄得家里乌烟瘴气。
翠仙说:“家里也就我还值几两银子,不如把我卖了,给你留些钱过日子,也算夫妻一场。”
梁某装模作样思考了很久,“勉为其难”的答应了。马上跟青楼签下了契约,定价1000两。
翠仙提出回娘家,和父母说一声自己是自愿的,梁某欣然同意。
岳母家有宽敞的大宅院,往来行走的丫鬟仆人数不胜数,梁某瞠目结舌。
翠仙扑到母亲怀里痛哭,说:“这就是你为我选的好女婿!为了1000两银子就把我卖到青楼,全不顾一点夫妻情分!”
丫鬟仆人们拥上来,围着梁某痛骂指责,以至于拳打脚踢。梁某痛哭流涕,认错赔罪,全不管用。
几个丫鬟举着剪刀来要来扎他,梁某吓得晕了过去。醒来已经是满天星斗,浑身是伤躺在半山腰一棵歪脖树上,没有一丝力气。直到天大亮,一个路过的樵夫用绳子吊着把他救了下来。
梁某拄着一根棍子,一步一挪回到家里。茅草屋又恢复了结婚之前的破败,房中空空荡荡,一无所有。
梁某躺了两天,身上的伤都化了脓,散发出阵阵恶臭。无以谋生,只好卖了破屋,住到村后的土洞里,讨饭过日子。他随身藏着一把刀,从不离身,也不舍得卖掉换吃的。
这天他在街上遇到了怂恿他卖妻子的那个人。凑过去客套,趁其不备,拿出刀子把那人给捅死了。然后去官府自首,痛哭流涕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县官怜悯他,把他关入牢中,没有处死。
不久梁某死在牢中。

故事来自《聊斋志异》。这是一个渣男和聪慧女子的故事。梁某娶到白富美却不珍惜,更不顾旧情,要把妻子卖去青楼换钱。
翠仙的反击是教科书式的。她不哭不闹,假意顺从,取得信任之后带回娘家,再干脆地揭露其真面目,让他接受最严厉的惩治。
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不幸遇到渣男。不要悲观,也不要认命,要勇敢的反击,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
同时也给家中有婚配年龄子女的父母敲响警钟:儿孙自有儿孙福,催婚要谨慎,逼婚要不得!一、古代的嫁妆一般是怎样的?

优质答案1:

嫁妆,又叫妆奁、陪奁,在古代嫁女普遍重视嫁妆。我以清代北京为例,简单聊一聊。

近人侍余生《燕市积弊》一书记载:

凡聘姑娘的主儿,不论大小户,贫富,但有一线之路,都得陪送点嫁妆。满礼是男家糊好了屋子就得,一切陈设,桌椅板凳,直到炕蓆毡条,都归娘家这头陪送。 *** 净管桌面上的摆设,不管桌椅木器。所以, *** 的嫁妆比满洲的省俩钱儿。

古代嫁妆一抬是多少 古代嫁妆抬数

清代北京的嫁妆有固定的套路,套路之内的东西,除极贫寒之家外,是非有不可的,而且只能多,不能少。如果缺一两件,必被他人讥讽和耻笑。

旧时北京有专门的“嫁妆铺”,根据满汉两族风俗习惯,为人设计、搭配嫁妆。消费者只要说出打算花费的数目,嫁妆铺就会拿出一套或数套丰俭不同的清单,供消费者选择。保证合乎传统,盖过大面。

嫁妆是门第的标志。

送嫁妆的前一天,抬伕到女家,按妆奁清单盘点,按类别分为若干“抬”。王府嫁女不少于120抬,64抬为一整份,32抬为半份。一般五间瓦房需要48抬才能摆满。平民百姓有24、16、8、6、4抬的,甚至有不上抬的。24抬以上包括家具,24抬以下仅是箱匣和摆设。

如果是富贵之家的豪奢型嫁妆,会包括房产、田地、商号等。每陪送一所瓦房,即在送嫁妆专用的“栏杆桌”上摆一块新瓦,也有把瓦染红者;每陪送一顷地,即在栏杆桌上放一块土坯,包上彩纸作古书状;每陪送一商号,会在栏杆桌上放一本“某某宝号日进斗金”的大账簿。各种家具、摆设、化妆品、日用品、衣服鞋袜、金银首饰一应俱全。王府或豪门还会陪送丫鬟、妈妈(女仆)。跟主人过去的丫鬟和妈妈也有陪送物品,会尾随主人的妆奁之后。丫鬟、妈妈过去之后,工资仍在少奶奶娘家领取。这种做法就是古已有之的“从婢”之风。

普通平民之家聘女所用嫁妆,大约有樟木箱子、妆匣、帽镜、盆景、掸子、掸瓶、茶叶罐、茶具、酒具、花瓶、八仙桌、太师椅、油灯、脸盆、脚盆、尿盆等。

二、古代都是给女儿另置不菲嫁妆,为何现代置办嫁妆需要男方掏钱?

优质答案1:

看看今生今世就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先找人说媒,成了之后再下聘礼,然后女方回彩礼,彩礼跟随女方入男方家中,一般是女方及今后小孩用品,当然也有金银细软,不过都是女方压箱底用,不到万不得已不拿出来。聘礼一般远大于彩礼。

优质答案2:

古代的彩礼就是聘礼是男方出的,而且是给女方家长的,女方家会出嫁妆让女方带到男方去,但是不是共同所有是属于女方私人财产,如果两方离了嫁妆是要还给女方的,至于嫁妆多还是彩礼多都是看女方家长的了,其实和现在也是一样的,说起来有些不同的是现在家长怕怕儿女受苦很多都是把彩礼和嫁妆都给小家庭了,很多都没有区分私有财产而是共用了

优质答案3:

不好意思,你说的应该是有钱的古代女人,她们的陪嫁只属于她自己,嫁妆单子都是在官府备份的,即使离婚了也是全部带走。除非她自己愿意,婆家不能动一丝一毫。

三、彩礼的起源是什么?十八抬是啥意思?

优质答案1:

‘’彩礼‘’,自周朝有了《周礼》以后就存在了。那时规定了男女婚姻的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提亲。

问名:是男女双方互通年龄,名字,生辰八字。

纳吉:选择良辰吉日订亲。

纳征: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一定的钱币,一定的物品(金银手饰)。

请期:确定迎娶日子。

迎娶良辰佳期。

关于聘礼,古代只是象征性的。反倒女方嫁妆却是聘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户人家陪嫁除了钱财,还有土地奴俾。

解放后,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对彩礼没有明确规定。民间不同地区,依当地风俗由老百姓自己决定。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彩礼已成为婚嫁中的大问题。看势头是越来越高。几万已不能解决问题,不同地区,几十万,甚至更多。

古代嫁妆一抬是多少 古代嫁妆抬数


古代嫁妆一抬是多少 古代嫁妆抬数


不少地方,农村青年为了娶媳妇使父母倾家荡产,甚至负债。有的贫困家庭因拿不出高额礼金而打光棍。有的因此,而使心爱的人不能成为眷属。有的因礼金矛盾而簿公堂。

随着礼金问题的攀比,越比越高,同时又洐生出很多莫名其妙的礼金。什么楼房(必须是城里的),车子,上车费,下车费,改口费不一而足。

本来很纯洁,单纯的婚姻爱情问题,逐渐变味,变成了纯金钱的关系。

也有一些地方,一些比较开明的人士,提倡文明婚礼,集体婚礼。这是值得鼓励和发扬的。


小编所说的十八抬问题,大概是十八抬大轿吧?

古代有二人轿,四人轿,八抬大轿,十六人大轿。没听说十八人抬大轿。

坐什么样的轿子,要根据人的地位和等级,不能随便坐。结婚用轿一般是八人轿。

优质答案2:

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得到平安,风调雨顺,便请精通神道的巫师,神婆作道场法事。在香案摆上水果,猪、牛、羊、马等兽深或头表虔心供奉给山神,天仙,河公,从而得到诸神的许偌和降福。

大自然的现象有时又刚好满足了人们的愿望,人们便不知不觉的形成了一种供奉文化——祭祀。祭祀中的贡品便是早期的彩礼。以致后来的藩属国向宗主国的进贡,宗主国的回馈,便有了彩礼的社会功用了。

从天到地,国道家,人们的日常生活往来,如:婚嫁,丧事,人情世交,开阜兴业,节日祝寿等也逐渐流行礼尚往来,互表祝贺等这是彩礼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协调了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直至今天彩礼仍然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礼物文明。是一种自然现象的延伸。

标签: 梁某 嫁妆 彩礼